提問: 回首蕭瑟處
分類:30多歲適合買鯤鵬1號重疾險嗎
優(yōu)質回答
現在人的保險意識增強了,與此同時,保險確實也是在不斷地普及。
怎么說疾病也好意外也罷天天都在發(fā)生,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那叫故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事故了!
萬幸的是保險意識的增強,讓很多人開始主動了解重疾險,近期很多30多歲的朋友一直在找學姐咨詢關于鯤鵬1號重疾險的保障內容,下面就看看學姐來測評這一波!
在我們開始前,小伙伴們可以先瀏覽一下鯤鵬1號重疾險與熱門重疾險的對比表:
《全國熱門的136款重疾險對比表》weixin.qq.275.com
一、鯤鵬1號重疾險的保障內容大公開!
還是跟之前一樣,學姐將鯤鵬1號重疾險的保障內容整理如下:
學姐就不拐彎抹角了,學姐把鯤鵬1號重疾險的測評結果直接放在下面了:
1、繳費期限靈活
鯤鵬1號重疾險可在5/10/15/20/30年當中選擇繳費期限,倘若你想一次性交清,可以試試選擇躉交!
鯤鵬1號重疾險給了客戶這么多的選擇,客戶應該如何挑選保障期限呢:
《繳費年限怎么選才不會虧?》weixin.qq.275.com
大家一定要懂得是,繳費期限是對保費產生影響,繳費期限長,這樣看來,投保人平均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就越少。
購買這個產品所需要的花費并不是太高,在一定程度上不會給他們帶來經濟壓力!
還有就是,繳費期限越長,極有可能觸發(fā)豁免條款,更能發(fā)揮杠桿的作用。
簡而言之,投保人可以不交錢就獲得保障,但是需要滿足合約中的一定條件。
2、癌癥保障充足
依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的數據透露,我國的惡性腫瘤死亡的比例占了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近十年里,惡性腫瘤的發(fā)病和死亡的比例都是在不斷上升,3.9%和2.5%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每年所保持的增幅。
根據統計的2020年我國新發(fā)癌癥病例里有457萬例,光這些就占了全球新發(fā)癌癥的23.7%了,這樣算,怕不是每分鐘就有8個人確診癌癥了!
這還是很恐怖的!還好癌癥二次賠也是會被鯤鵬1號重疾險包含在內。
這也就意味著首次確診惡性腫瘤,然后第二次確診惡性腫瘤的話,是可以有150%基本保額的賠付的。
有朋友已經買入了鯤鵬1號重疾險的話,大可完全放心癌癥保障這方面!
有購買鯤鵬1號重疾險想法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這篇測評文章了解一下:
《鯤鵬1號重疾險怎么樣?沒了解清楚這三點前別瞎買!》weixin.qq.275.com
以上都是關于鯤鵬1號重疾險保障的優(yōu)勢,可學姐繼續(xù)深扒發(fā)現,鯤鵬1號重疾險的坑真的蠻多的!
二、看完鯤鵬1號重疾險隱藏的貓膩,實在無語...
1、重疾保障分析
鯤鵬1號重疾險的重疾保障110種重大疾病,100%的賠付比例。假如確診特定重疾時沒有超過70歲,可獲賠50%保額的額外賠付。
這么說的話,要是給鯤鵬1號重疾險購置了50萬保額,如若不幸被診斷為重疾,最高能獲取75萬元的賠償。
但是,請大家控制一下自己高興的情緒,前段時間學姐測評的凡爾賽1號,重疾額外賠的賠付比例是80%保額。
如果你對凡爾賽1號比較感興趣,可以戳鏈接了解:
《買同方全球「凡爾賽1號」之前,我想告訴你這些真相!》weixin.qq.275.com
相比之下,鯤鵬1號重疾險稍微有些遜色!
2、缺少特定心腦血管疾病保障
根據我國衛(wèi)生部的數據統計,在國內的保險領域有一份才面世不就得心血管疾病報告,顯示如今我國心血管病患人群比3億還多,其中,有1300萬人患有腦中風,1100萬人患有冠心病,除此之外,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血疾病患病人數超1億。
由此可見,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概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市面上有一部分的重疾險產品紛紛都把特定心腦血管疾病二次賠納入到了保障中。
但是在鯤鵬1號重疾險的產品設定中,并不涉及這項保障責任,這對于想要擁有特定心腦血管疾病二次賠這項保障責任的小伙伴而言,就沒啥意思了!
由于現在時間快到了,關于特定心腦血管疾病二次賠就不講太多了,可以點擊這里閱讀,對此有更加全面地了解:
《「心腦血管二次賠」實用性如何,買重疾險時有必要附加嗎?》weixin.qq.275.com
三、學姐總結
因此,鯤鵬1號重疾險算是一款中規(guī)中矩的重疾險,這款產品的基本保障責任全面,可是他的保障力度跟其他重疾險相比就顯得不是特別好!
此外,如果更喜歡特定心腦血管疾病保障的小伙伴,最好不要再考慮鯤鵬1號重疾險。
所以,在決定配置鯤鵬1號重疾險之前,學姐建議大家多對比,多參考,然后再入手也來得及~
以上就是我對 "30多歲買信泰鯤鵬1號重疾險要關注的問題"的圖文回答,望采納!
全網同號:小秋陽說保險,歡迎搜索!
上一篇: 得了脂肪肝想帶病買保險該怎么做
下一篇: 重大疾病險多少歲買便宜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幫你花更少的錢,買對的保險
關注【小秋陽說保險】
解決你所有的保險疑問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