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三年前十年后
分類:31多歲買10萬保額重疾險夠嗎
優(yōu)質(zhì)回答
就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通告,目前已公布的119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活動軌跡分信息,如今已出現(xiàn)多起家庭聚集性感染。大部分屬于一人感染、全家中招,對阻斷病毒傳播帶來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
對于新冠疫情的嚴峻,不少朋友不僅做好日常防護,而且紛紛通過購買保險,鞏固一下這個保障,比如重疾險。開篇大吉,分享你們一份投保攻略:
《重疾險哪個好,怎么買劃算,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weixin.qq.275.com
提起重疾險,保額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重要因素,究竟得入手多少呢?直接選擇10萬可以嗎?
別急,今天學(xué)姐就以31歲人群為例,和大家分析一下,重疾險選購10萬保額可以嗎!
一、31歲買重疾險,10萬保額就夠了嗎?
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說到重大疾病,很多人只看到了手術(shù)費、床位費、藥品費等這些基本的花費,卻沒有想過只要患病,不止需要支付醫(yī)療費用還有很多隱性損失!
31歲正是負責家庭各方面的重任時,不僅需要照顧老人,還需要照顧孩子,可能還有房貸、車貸的壓力。倘若重疾纏身,可能就沒辦法工作了,甚至?xí)绊懞罄m(xù)的事業(yè),這可能導(dǎo)致至少3-5年的收入損失。
另外,有些大病要痊愈的話還得要經(jīng)歷長期的康復(fù)、護理和持續(xù)治療,這筆費用需要持續(xù)支出,花費相當高,治療的費用可能都沒有這些隱形的損失多……
但是重疾險的性質(zhì)是給付型保險,只要符合理賠條件,保險公司就能給你一大筆錢,可以解決掉因生病而造成的收入中斷、康復(fù)費用等這類病床外的隱性損失。
為了將上面講的經(jīng)濟虧損進行補償,倘諾將個人3-5年的總收入定為重疾險的保額,也就能夠在不上班的這幾年,仍然像可以工作似的有人在給發(fā)工資,才能維持正常生活,10萬保額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以下所提到的就是重疾險保額的確定標準:
最好是買入50萬的保額,整個家庭年收入的3到5倍也可以當做是參考依據(jù)。
如果你想對31歲人群的重疾險保額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下面這篇文章會為你揭開答案:
《保險買多少保額合適?說說里面的門道》weixin.qq.275.com
總而言之,大家一定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31歲人群購買重疾險的保額問題~
購買重疾險產(chǎn)品的時候,不能僅僅關(guān)注保額方面的問題,不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可能會吃虧哦!
二、購買重疾險,這些問題要注意!
1. 返還型重疾險更好
返還型保險就是被保險人在約定好的時間期限以后,保險公司返還合同規(guī)定的保險金額或者是已經(jīng)繳納的保費。
大多數(shù)人感覺這種返還型保險比較友好,不僅可以保障,而且沒用到的話還能退還。其實這種方式是給人很大的誤區(qū)了。
雖然返還型重疾險在保障期間出險,保險公司可以進行賠付,如果真的要和消費型重疾險產(chǎn)品比一下,多花的錢的確沒有任何用處了。如果說最大的問題是,這種產(chǎn)品保費很高,保障和一些全面的沒法比!
在預(yù)算不足的情況下,會導(dǎo)致買不起與保障需求相匹配的保險,交費壓力會增加。
返還型保險,哪些坑需要注意的,想要了解的請看下面:
《出事有錢賠,沒事錢還你--返還型保險了解下!》weixin.qq.275.com
2. 隨時買重疾險都一樣
雖說重疾險價格很高,但是這有必要購,而且早些時間購買好處還是很大的。
有很多重疾險的保費支出跟投保年齡是成正比例,在保障責任相同下,如果說年齡越大那保費就會越高,這也是關(guān)于保險公司風(fēng)險控制的把控,要是被保人年齡越大的話,患重大疾病的幾率越高,
3. 一次性把保費交完
交費方式有:一種是期繳(長期的),一種是躉交(一次性交完的)。
毫無任何疑問,繳費的期限肯定是越長越好。買的保險繳費的時間越長,每年的保費就越少,因此,從經(jīng)濟角度來考慮的話,期繳更劃算。
同時繳費期限的延長,發(fā)生豁免的幾率也會增大,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情況,那就看看這里哦:
《繳費年限怎么選才不會虧?》weixin.qq.275.com
看整體效果,如果要購買重疾險,最好是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一下,投保重疾險時不能馬虎,要詳細閱讀保險條款,這樣去購買保險的話,才會買到有優(yōu)秀保障的保險。
以上就是我對 "30多歲保險的額度要多少"的圖文回答,望采納!
全網(wǎng)同號:小秋陽說保險,歡迎搜索!
上一篇: 陽光互聯(lián)網(wǎng)重疾險在哪里投保
下一篇: 京惠保醫(yī)療險投保地址
掃碼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
幫你花更少的錢,買對的保險
關(guān)注【小秋陽說保險】
解決你所有的保險疑問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