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無形無魂
分類:40多歲適合買復星聯(lián)合有為1號嗎
優(yōu)質回答
依據(jù)相關的數(shù)據(jù)顯示,40~60歲屬于重疾高發(fā)年齡階段,而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正是由這類人群來承擔,肩上經濟重擔的壓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來試想一下,如果出現(xiàn)了40多歲的人群因病倒下的情況,家里面的老人和孩子誰來養(yǎng)活呢?
而重疾險可以提供高額的賠付金,起到抵御風險的作用。所以對于40多歲的人群來說,買重疾險還是有必要的。
近期復星聯(lián)合推出的一款名叫有為1號的重疾險受到了人們的很大關注,聽說買了就是賺了,那么它是否值得40多歲人群購買呢?
為了40歲人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那學姐今天就把有為1號作為測評對象。
如果你想直接了解一些重點信息,可以戳這個鏈接:
《「有為1號」重疾險堪稱年少有為,亮點滿滿!》weixin.qq.275.com
一、40多歲人群適合買有為1號嗎?
學姐為40多歲的人群準備了一份有為1號的保障圖:
可以看出,有為1號的保障還是不錯的,亮點多多。
亮點一:投保門檻低
有為1號的承保職業(yè)為1-6類人群,高危職業(yè)人群中像警察、消防員都是可以投保的。如果年齡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群,并且從事的工作是高危職業(yè),有為1號在職業(yè)方面的限制,沒有那么的嚴格。
有為1號的繳費方式有很多,我們最長可以選擇30年內交完,和其它同類產品相比已經是最優(yōu)水平了。
繳費期限越長,40多歲人群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也就越少,有為1號可以讓40多歲的人群保費壓力小一些,值得大家拍手叫好!
選擇適合的繳費年限也是一項技術,學姐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技巧合集,高出40歲的朋友可以觀看下:
《繳費年限怎么選才不會虧?》weixin.qq.275.com
亮點二:重疾可選單獨投保
一般的重疾險產品,基本上會捆綁重疾+中癥+輕癥,如此累計下來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應該不會低。
但是有為1號的設置就不一樣了,可以單獨選擇重疾保障,在這款產品中,中癥和輕癥都是可選保障,大大降低了投保人需要投入的保費支出。
除此之外,這對40多歲的人群也很友好,他們能夠自由附加輕中癥,具有很優(yōu)秀的靈活度!
市面上很少有能夠自由選擇附加中輕癥的重疾險,除了有為1號之外,還有康惠保旗艦版2.0。
康惠保旗艦版2.0不僅能自由附加中輕癥,保障內容跟賠付比例都是做得比較好的。
想要了解康惠保旗艦版2.0的40多歲人群,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康惠保旗艦版2.0重磅來襲!重疾新規(guī)下的它還香嗎?》weixin.qq.275.com
亮點三:可選保障實用
有為1號是支持惡性腫瘤-重度額外賠付的,保險公司最多可賠付1.5倍保額。還有惡性腫瘤-重度二次賠付金可選,全面為40多歲人群保駕護航。
惡性腫瘤不但發(fā)病率很高,而且復發(fā)率也非常高,倘若不幸得了惡性腫瘤,可以獲得額外賠付,那么在風險來臨之際,40多歲人群就有底氣去選擇更好的治療手段,戰(zhàn)勝病魔。
除止之外,有為1號還有身故和全殘保險金可選擇附加,能在18歲前賠付已交的保費,18歲后賠保額。
很多40多歲人群沒有清楚認識到到身故保障的重要性,那么這篇文章對你很有用:
《買保險不帶身故也可以?太天真了吧?》weixin.qq.275.com
可以看出,對于40多歲人群來說有為1號還是很周到的,對40多歲的人很友好。
那么40多歲的人群對有為1號進行購買時,哪些地方我們絕對不能忽略?下文會告訴你答案!
二、40多歲人群買有為1號需要注意什么?
40多歲的人們在購買有為1號對保額進行挑選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
一款保額充足的重疾險產品,是能夠有效降低意外風險的,比如接受治療時發(fā)生的高昂治療費、身體機能修復費和收入損失費等費用都屬于保障的范疇。
要挑選合適的保額,不要挑過高或者過低的。保額也要是想要高的那么保費也會比較高,那就不值當了;倘若保額太低無法覆蓋風險,那這份保險買了也沒有意義。
如果有40多歲的人群準備入手有為1號這款產品,在選保額的時候慎重選擇。
其實挑選重疾險的保額也是有門道的,40多歲人群若還是不了解,那么建議你點擊下方鏈接:
《保險買多少保額合適?說說里面的門道》weixin.qq.275.com
總結:有為1號亮點有很多,比如沒有過高的投保門檻,支持單獨投保重疾、可選保障比較實用等等,推薦40多歲的人去選擇它。此外,40多歲的人在考慮選擇有為1號的時候,應該多多注意一下保額選擇多少合適。
以上就是我對 "四十多歲買有為1號重疾險要注意的事項"的圖文回答,望采納!
全網同號:小秋陽說保險,歡迎搜索!
上一篇: 天安保險公司平臺上的重大疾病保險怎么選擇
下一篇: 復星的福特加保險的服務可不可信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幫你花更少的錢,買對的保險
關注【小秋陽說保險】
解決你所有的保險疑問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閱讀更多文章